战列巡洋舰作为舰队核心力量,需优先培养综合性能突出的型号。新君士坦丁大帝级是当前版本中输出效率最高的战列巡洋舰,其主炮采用能量伤害机制,能有效应对物理装甲厚重的大型舰船,同时作为中排舰船具备较好的生存能力。武器系统中的伽马风暴离子攻击系统与导弹发射系统形成互补火力,在实战中可对航母等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。装甲系统的能量护盾减免效果使其在面对能量武器时表现优异。
永恒风暴级攻击战列巡洋舰是次优选择,其离子炮与反舰鱼雷的组合拥有可观的基础伤害数值,但能量护盾减免比例较低。该型号在机动性方面表现突出,是四艘战巡中移动速度最快的舰种,适合需要快速调动的战术部署。乌拉诺斯之矛级重型战列巡洋舰虽经多次调整,但仍然是防御能力最强的存在,16万耐久值与240点抵抗伤害的装甲系统使其成为理想的抗线单位,但需注意其对能量武器的防御短板。
ST59级防御战列巡洋舰作为免费获取的舰种,具有最低的指挥值需求与灵活的战术定位。通过装甲系统中的突进姿态模块可将其从中排调整为前排单位,配合物理防御模块能显著提升生存能力。虽然输出性能相对较弱,但其模块化设计允许根据战场需求切换防御模式,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是性价比极高的选择。
培养优先级应遵循输出与生存兼顾的原则,主武器命中与伤害强化为首要目标,剩余技术点可分配至副武器或引擎系统。对于防御型战巡,需优先点出装甲系统的关键抗性节点。战列巡洋舰的子系统研究直接影响实战效能,获得对应子系统后应及时进行针对性强化。
舰队编组时需注意战巡的指挥值占用问题,建议采用增援方式入场以避免影响常规舰船编成。移动速度差异可能导致战术执行滞后,必要时可单独编组低速战巡舰队。在对抗能量武器为主的敌人时,应优先部署具备能量护盾的型号;遭遇实弹武器集群则选择物理抗性突出的单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