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兵的核心在于兵种搭配与战术协同。步兵作为基础兵种,虽然战斗力有限,但生产成本低且训练速度快,适合早期快速扩张。坦克和炮兵是中期主力,前者具备高防御和火力,后者能提供远程打击能力,但需注意两者均需大量资源支撑。空军和海军在后期发挥关键作用,尤其是空军无视地形的机动性,能实现快速支援和突袭。不同兵种之间存在克制关系,例如反坦克步兵对装甲单位有额外伤害加成,需根据敌方配置灵活调整己方阵容。
通过侦察兵、无人机等手段获取敌军布防信息,优先标记敌方炮兵阵地和防空设施。作战时应遵循火力优先原则,利用远程单位削弱敌方关键目标,再投入近战部队清扫残敌。多角度夹击能有效分散敌方火力,但需确保各部队协同推进,避免孤军深入。防御战中需预设反坦克炮阵地,将步兵部署在森林或建筑中以获得地形加成,炮兵则需置于安全位置并提供视野支援。
每位军官拥有独特的属性和技能,例如后勤型军官可提升资源产量,军事型军官能增强部队攻击力。任命军官时需考虑其特长与兵种匹配度,如擅长机动战的军官更适合指挥装甲部队。军官忠诚度需通过赏赐维持,低忠诚度会导致其离职。战斗中军官经验值随参与次数增长,升级后可分配潜能点强化特定属性,建议优先提升与当前职责相关的核心属性。
资源建筑需按1:1:1:1比例均衡建设,优先升级钢铁和石油设施以满足军备生产需求。商业区可用于资源调剂,但需防范敌方掠夺。部队行进时需携带充足的食物、弹药和燃料补给,否则将导致战力下降甚至兵力损耗。海军运输能实现跨区域兵力投送,但需提前建造港口并规划隐蔽航线,必要时配置护航编队应对伏击。要塞具有多重防御机制,常规强攻易造成重大损失。建议使用中型坦克吸引火力,同时部署攻城炮在安全距离输出。攻城炮对建筑有额外破坏效果,但需避免其暴露在敌方炮火范围内。若敌方获得增援,应立即后撤并重组阵型,利用榴弹炮集火消灭敌方集结部队。战役结束后需及时回收战利品并修复受损单位,为后续行动保留实力。